《少有人走的路:心智成熟的旅程》书摘
文章目录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是心理医生派克的作品,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。
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,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。拒绝成熟,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、逃避痛苦。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,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,不及时处理,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,承受更大的痛苦。
问题和痛苦
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,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。
所谓自律,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,解决问题。自律有四个原则:推迟满足感、承担责任、忠于事实、保持平衡。
推迟满足感
推迟满足感,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,先苦后甜,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:首先,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;然后,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。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,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。
子不教,谁之过
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,本质上不是教育,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。
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,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,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。
解决问题的时机
许多人都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,去解决知识、社交、心理方面的问题
和缺乏耐心、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,另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低级,也更有破坏性,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。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:问题一旦出现,就想立刻解决,不然就会思绪烦乱、寝食不安。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,但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,则是更为可怕的事情,通常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。
——问题没有消失,它仍然继续存在,仍然妨碍着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。
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
你不能解决问题,你就会成为问题。
逃避自由
“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——感觉自己不能够‘应付’或者改变现状,因此产生恐惧、无助感和自我怀疑。”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,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,不去为自己的问题、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。他们感到乏力,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。
移情:过时的地图
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,只有通过自律,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,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,逐步成长。我们必须忠于事实,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,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。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,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,并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。要让心灵获得成长,心智走向成熟,就要竭尽全力,不惜一切代价,完全忠于事实。
迎接挑战
反省内心世界带来的痛苦,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带来的痛苦,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。实际上,认识和忠于事实带给我们的非凡价值,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。自我反省带来的快乐,甚至远远大于痛苦。
故步自封,逃避挑战,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。不管现实如何变化,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。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,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,也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。
诚实可能带来痛苦。人们说谎,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。
因为畏惧挑战带来的正常的痛苦,所以就靠撒谎来逃避,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。
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,也会对自己撒谎。由于对别人撒谎违背自己的良知,会遭到良心的谴责,这会使我们感到痛苦,所以,为了逃避这种痛苦,人们便会对自己撒谎。
保持平衡
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“放弃”。
放弃与新生
最好的决策者,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,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。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,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,而杰出和伟大本身,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
爱的定义
爱,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,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,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。
依赖性
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。真正相爱的人,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,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。
他们所谓的“爱”,只不过是彼此之间过分的依赖,并不存在多少自由和独立的成分。
精神贯注
人和人之间的关系,并不同于人和宠物的关系。首先,我们和宠物的沟通相当有限,我们不知道它们每天在想什么,却一厢情愿,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它们身上,甚至引之为人生知己。实际上,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罢了。其次,我们喜欢宠物的原因是,它们表现乖巧,任凭摆弄。如果宠物不听话,破坏家具,随意大小便,甚至咬上我们几口,我们就可能把它们赶出家门。要改善宠物的心智,我们只能把它们送到宠物驯养学校。如果我们与某个人相处,局面就完全不同了,我们必然会容许他(她)拥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,因为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,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。最后一点是,我们豢养宠物,只是希望它们永远都不要长大,可以乖乖地陪伴我们。我们看重的,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。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,他们“爱”的只是“宠物”。
真正的爱,不是单纯的给予,还包括适当的拒绝、及时的赞美、得体的批评、恰当的争论、必要的鼓励、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。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与指挥官,告诉孩子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。要进行理性地判断,而不能仅凭直觉,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,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。
爱,不是感觉
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,爱的火苗随时有可能在心头燃起,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是有限的,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。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,而是深思熟虑,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。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,只能是自欺欺人。
关注的艺术
爱,最重要的体现形式,就是关注。我们爱某个人,一定会关注对方,细心照料对方,进而帮助对方成长。我们必须把成见放到一边,调整心理状态,满足对方的需要。我们对对方的关注,一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,这种行为不仅能促进对方心智成熟,还可以对抗自己内心的懒惰,让我们付出努力。
真正的倾听,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,这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。此时,倾听者需要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,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。这样一来,听者与说者便通过语言结合在了一起,实际上,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彼此自我界限的一种拓展。倾听者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,完全接纳了对方,那么,说话者就会在被完全接纳的气氛下,变得更加坦诚和开放,更愿意把心灵全部敞开,而不是有所保留和隐藏。这样的倾听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,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。所以,用心倾听是一种耗费精力的过程,必须以爱为出发点,只有基于共同成长、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意愿,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。
失落的风险
勇气,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,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,克服畏缩心理,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。在某种意义上,心智的成熟(也即爱的实质)需要勇气,也需要冒险。
完整的人生势必伴随着痛苦,其中最大的痛苦之一,就是心爱之人或心爱之物的逝去。如果你想避免其中的痛苦,那你恐怕只有完全脱离现实,去过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。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、成长和衰退的过程。选择了生活与成长,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。
独立的风险
首先,敢于追求独立自主,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。
冲突的风险
对别人提出批评,通常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仅凭直觉就坚信自己是正确的;另一种是经过反省,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。前一种方式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,父母、配偶或者教师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,这很容易招致不满和怨恨,而不会给对方的成长带来帮助,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。第二种方式给人谦逊而谨慎的印象,它需要批评者首先自我完善,由此让很多人知难而退。但与第一种方式相比,这种方式更有可能带来成功,而且,根据我的经验,它通常不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。
爱与独立
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,只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。子女就像他们昂贵的衣服、漂亮的首饰、修剪齐整的草坪、擦拭一新的汽车一样,代表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。父母的这种自恋情结,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,但其实有着惊人的破坏力。而且,这种情形相当普遍。
科学与信仰
在相当多的情况下,上帝非但不是来生的期许,反而是今世的毒药。
进化的奇迹
我们之所以能够成长,在于持续的努力;我们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,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。对自己的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,对别人的爱让我们帮助他们去自我完善。
熵与原罪
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。
并非所有恐惧都等于懒惰,但大部分恐惧确与懒惰有关。我曾指出,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是有威胁的,因为如果新信息属实,他们就需要做大量的辛苦工作,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。他们会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,宁可同新的信息较量,也不想吸收它们。他们抗拒现实的动机,固然源于恐惧,但恐惧的基础却是懒惰。他们懒得去做大量的辛苦工作。
邪恶的问题
所谓邪恶,就是为所欲为、横行霸道式的懒惰。
爱是懒惰的对立面。一般意义上的懒惰,无非是消极地失去爱的能力。
力量的本质
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,所有走在最前面的人,所有走得最远的人,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。孤独本身就像是沉重的负担,倘若不是把别人远远抛到身后,而自己与上帝越来越接近,近到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,领略到他的微笑的话,那么我们肯定难以忍受下去。正因为随着意识不断成长,我们可以与上帝心灵相通,才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。“神交”带给我们莫大的幸福,支撑我们鼓足勇气,忍耐孤独,踽踽独行。
文章作者 calssion
上次更新 2021-05-04